看老区人民如何点亮脱贫的“薯光”

  • 2019-12-11 09:10:56
  • 1623

冬日里最暖人心的食物是什么,那一定是刚出炉的香喷喷的烤红薯。推着三轮走街串巷叫卖烤红薯,也是很多人儿时记忆中抹不掉的回忆。

记忆中这不起眼的小红薯,也能带动一个村子、一个乡镇的人民脱贫吗?在延安宝塔区甘谷驿镇,他们真的做到了。

12月10日下午,陕西日报社“聚焦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团走进延安宝塔区甘谷驿镇史家沟村,带大家了解这里的红薯种植情况和产业发展情况。

今年74岁的田建友是史家沟村曾经建档立卡贫困户,2013年他家2孔土窑洞被暴雨冲塌,让他失去了家。田建友种了一辈子地,有玉米、红薯等,但是一直卖不上价,收入也只够自己温饱。随着史家沟村打造千亩红薯示范园区,落实产业发展,共有24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代种红薯,享受分红方式,每年分红2000元,建立长效产业,田建友把自己的土地流转给村上后,还把自己种的一亩红薯进行更换品种。如今新品种每斤能卖到4—5元,再加上他的分红收入和在村上的打工收入,田建友每年收入近2万元,日子越过越好。

宝塔区甘谷驿镇镇长孙霞说:“甘谷驿镇共有16个行政村,村村有红薯,人人种红薯,红薯产业已经成为镇上村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来源,我们镇上的目标就是要打造“红薯小镇”,做大做强“甘谷驿红薯”品牌,实现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据了解,近年来甘谷驿镇通过集约化、规模化、效益化、品牌化发展红薯产业。2019年,已建成东镇、苏家沟、史家沟、李家河红薯科技示范园区,红薯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带动49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优质红薯,面积达1800亩。其中,通过园区、基地、合作社为贫困户代种434户868亩,成为村民脱贫的稳定长期产业。(记者 王婕妤  赵晨 )

来源:赳赳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