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警察 一个使命
- 2020-02-15 04:45:22
- 3585
我们每个人都是时代的见证者
为了打赢这场人民战争
生于不同时代的圣地警察
积极投身时代洪流
不忘初心
抗击疫情
让延安精神在抗疫一线绽放光芒!
50后退休民警曹喜平:
“不必担心退休民警年纪大,我们身体都很硬朗,只要能为人民出一点力,我们就觉得很满足”
曹喜平是1955年生人,是甘泉县公安局退休支部的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退休的50后民警,自从疫情发生以来,他和多名退休老党员向甘泉县公安局党委提出,要深入一线抗击疫情,甘泉县公安局党委考虑到此次疫情凶险,老党员们身体都不好,拒绝了他们的申请,但甘泉县公安局党委的拒绝并没有打消老党员抗击疫情永不退缩的决心,在老党员的多次要求下,局党委同意了他们参战。
“您好,现在正处于疫情防控关键时刻,出门记得带好口罩,勤洗手、室内多通风、做好防护。”退休民警们带着无私奉献和退休不褪色的精神走上甘泉街头,拿着“小喇叭”宣传着疫情防护措施,提醒着走在街上的群众戴好口罩,劝导着广场上聚集聊天的人员。寒冬天,老前辈们个个干劲十足,认真的样子让人敬佩。面对年轻警察的关怀,曹喜军说“不必担心我们年纪大,我们身体都很硬朗,只要能为人民出一点力,我们就觉得很满足!”
60后女警张艳:
“面对未知的危险,我觉得自己应该是第一批出发的那群人”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张艳是一个永远在微笑的大姐,作为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的带队者,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她总能做到率先垂范。2020年1月30日,张艳积极响应市局党委号召,主动请战去一线最艰苦、最危险的岗位去工作。谈及为什么会主动请战,她说:“30号的时候,正是疫情走向很不明朗的时候,面对未知的危险,我觉得我应该是第一批出发的那群人;出入境这些孩子们都年轻,他们的经验也没有我丰富,所以我就主动报了名。”
检查点的工作是危险且枯燥的,排班的时候,张艳谢绝了组织不让女同志值夜班的好意,值班第一天,就选择了凌晨三点的那班岗。
那条午夜上班路上,一辆车都没有的那种寂静,我可以想象张艳的孤独与坚定。毕竟是女同志,张艳说:“夜太黑了,我把车上的音乐声放大,给自己一点声响,就觉得漫长的夜路好像也没那么长了。”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了将防控疫情工作落到实处,张艳充分发挥了先进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她善于思考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参谋和监督作用,使最初工作方式单一的检查点工作日益走向正轨;休息时间她也绝不放松,每天都会自学掌握涉疫类法律知识,以便在与群众沟通时能将最新的法律条款普及给群众,面对不理解政策的司机和乘客,她总是一遍又一遍地为群众做解答、讲政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全力做到温暖人心与公正文明执法并重,使老百姓充分理解并配合我们的工作。
在工作期间,没有一起因群众不配合工作而引发的案事件发生。她共协助查控车辆1000余台,人员3000余人,劝返车辆15车40余人,未发生一起因执法不力引发的案事件,有力的维护了延安人民的生命安全。
70后民警袁利彬:
14岁的女儿对我说“”老爸,照顾好自己,别担心我,作业我自己会写,方便面我自己会煮”
民警袁利彬今年48岁,是吴起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沙集中队中队长,疫情蔓延以来,正处于当打之年的他始终站在一线,他和同为呼吸科护士长的妻子王瑾,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
一场疫情让这对结婚多年的警医夫妻第一次体会到咫尺天涯的感觉。整个正月,袁利彬都在检查站上忙碌,几乎没有休息过完整的一天,在辖区检查站,逐一排查过往车辆;而他的妻子,吴起县人民医院呼吸科护士长王瑾,则一直在医疗一线坚守,逐一排查“感冒、咳嗽、发热”及其他不适症状患者,确保病毒感染者及时得到救治。
坚守岗位的二人,只能通过手机视频与家人见面,大家会在家庭微信群里发些工作照,互相加油鼓劲。闺女的鼎力支持让这位交警老爸更放心的坚守一线,抽时间回去给闺女送箱泡面,看望一下,就要急匆匆赶出门,继续回到工作岗位。开学了,他们14岁的女儿也开始上网课,写作业,这对“脱岗”的父母只能通过手机批改检查闺女的作业,贴心懂事的小棉袄也总是通过手机微信安慰奔赴一线的父母,称自己能照顾好自己,让他们放心战斗。
80后民警尚延伟:
“我学生时期就入党了,党龄比警龄都长,在国家最需要党员的时候,我愿坚守在一线,永不退缩。”
尚延伟其人,身高190厘米,体重190斤,眼睛小但嗓门大,作风硬且心思细,是一位上班12年,可能被00后叫叔叔的交警,因正气凌然而被同事送一外号——奥特曼警官。
1月26日,为了抗击疫情,延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大队成立了一大队“党员突击队”,作为一大队三中队指导员的尚延伟被任命为副队长。为了让突击队35名民、辅警在疫情防控一线有保障,尚延伟东奔西跑,四处筹集口罩、消毒液、护目镜等物资,最大限度的保障一线民警。“保护好自己,我们才能一起抗击疫情。”尚延伟如是说道。
在执勤点,他带领执勤小组民警严格执行查控 “六步法”,与医护人员、基层政府人员、城管等各部门工作人员积极协作配合,一起对所有出入境车辆上人员进行严格检查,逐车逐人登记,不漏掉一辆车。并根据车流量大小及时增开通道、增加工作人员,做到了“卡得严、查得细、不堵车”。在检查的同时,及时劝返走亲访友人员,同时提醒大家春节假期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戴好防护口罩,保证自身安全。让驾乘人员体会到出门在外延安交警的温暖服务。
“我学生时期就入党了,党龄比警龄都长,在国家最需要警察的时候,我愿坚守在一线,永不退缩。”不善言辞的他很淡然地告诉小编。前几日,有爱心理发师帮民警们免费理发,奥特曼警官便给自己剃了个光头,是很像卤蛋会发光的那种光头,小编问他缘由,他说:“剃发明志么,下次理发不知道啥时候,反正天天戴帽子上班,理个光头还方便。”我问他在这18天里有没有发生什么难忘的警情、故事,他说:“我没什么故事,我只是在做自己该干的事,你能不能把咱们其他民警的坚守好好写一写,他们比我辛苦。”
其实他的苦,很多警队同事都知道。尚延伟同志的妻子陈曦是西安市公安局民警,两人长期分居两地,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
疫情来的突然,这对“双警侠侣”本该在延安相聚,可是陈曦接到疫情防控命令后只能带着孩子返回西安,把孩子托付给父母后立即返回自己的指挥中心岗位,二人各司其职,在不同的警察岗位上为三秦大地的平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十几天来,每天通过微信视频看到孩子的笑脸,就是奥特曼警官最大的幸福。听见远在西安的小女儿在视频中说:“亲爱的爸爸,你上班的时候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我和姐姐、妈妈都很好!”陕北汉子尚延伟的心也会变得柔软,视频中的短暂欢聚就是他在疫情阻击战中最大的欣慰和鼓舞。
(图为大年三十坚守岗位的尚延伟和来探班的妻女们)
在地图上,延安宝塔区距离西安鄠邑区有将近400公里的距离,在用爱坚守的日子里,这对双警夫妻隔空比了个心,为彼此打气,共同期待胜利。
90后辅警李欣:
“关键时刻,请组织让我上!”
当疫情来临,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站在防控的第一线,与民警并肩作战、冲锋在前,不一样的肩章,同样的担当,他们的名字叫“辅警”。黄龙县公安局就有这样一位可爱又可敬的90后辅警——李欣。
在疫情发生以后,李欣多次向领导“请战”,经局里安排,他被抽调到了黄龙县公安局三岔派出所。三岔镇虽然人口少,但由于人口居住分散,加上积雪不化道路危险,逐户走访难度非常大,要走完几个村子,往往要花费大半天的时间,好几次到了下午两三点,他才想起来今天还没吃饭。
为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社会面管控工作,李欣既当“战斗员”,又当劝导员,面对村民三三两两扎堆搓麻将、谝闲传的情况,他在摸排走访的同时开展劝导工作,在没收了打麻将工具之后,有的群众会出现抵触情绪。他已经数不清自己每天要说多少句“好我的叔哩,你听我说……”在无数次的耐心劝导后,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用群众的话说就是“你嘴皮子都磨破了,我们再不听都不好意思了。”
隔离的是疫情,不是人情。每天,在登记完居家留观人员的体温情况后,李欣总要问上几句,看他们缺不缺物资,有没有需要帮助的。有的话,马上记下他们的需求,并及时和村干部到镇上为他们代买食物以及生活用品,确保他们顺利度过留观期。“粗枝大叶”的汉子干起活来却细致耐心,每个环节都认真、仔细,群众看在眼里,都十分配合。
老当益壮的50后
身经百战的60后
年富力强的70后
中坚力量的80后
以及充满无限希望和可能的90后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圣地公安
虽然生于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不同岗位,但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不畏艰险、无私奉献,这是诞生于1937年的人民公安队伍,历经八十余载风风雨雨所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他们,在为这美好的二零时代而奋斗不息!
来源:延安市公安局新媒体中心